饱嗝:分享“跨保”点滴,我想让信念和温暖继续传递|面面俱到
分享人:饱嗝
“那些看向大海的人,会成为大海。”
推免结果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保研的想法呢?是从大一就着手准备吗?
A:不,我其实大一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考虑过保研,但我是“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的一类人,在学习、活动方面倒是一直有参与,有一定的成绩。一直到我3月份已经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可以保研,于是就开始思考这一条新路径,从心态上完成了考研到保研的准备,后面也有针对性地参加了一些含金量高的竞赛、开始做保研的各种准备。
Q:为什么选择从材料跨保到新传?
A:我选择进入材料专业的时候其实都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单纯觉得自己化学好一点,玩“我的世界”游戏的时候觉得用各种材料做建筑很有意思。但是真正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材料、对科研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和一些毕业工作了的学长学姐交流之后,他们的工作状态也对我毫无吸引力。
同时大一开始,我误打误撞进了学校宣传部门,后来又有了更多新传有关的实习实践经历,比如做过新闻采编,也自学了PS、Pr等软件,这种探索对我来说其实是枯燥工科生活中闪闪发光的存在。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越来越希望进入立体、有趣、多元的新传领域,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
通过和老师沟通确定了跨保
Q:在很多人看来,保研是一场“信息战”,你是怎么获取信息的呢?
A:我首先获取的是能帮助我确定“跨保新传是可行的”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能帮助我稳定心态,是我保研的第一步。这种信息的获取有很多路径,比如我会去知乎等平台看其他跨保新传er的经验贴,比如一些考研保研机构的经验分享推文可以给我很多启发,通过慢慢地了解这些信息,我也越来越坚定了跨保的想法。
而对于如何润色资料、准备面试这种和具体技巧有关的信息的获取,一方面我会咨询保研机构,让机构从经验化的角度为我提供一些基础的建议,比如把关我的语言表达、检查签名等细节问题以及准备一份份相应的材料,我觉得这也是机构最有用的一点——能够保证我拿着最充分的资料去面试不同的学校,在节省我时间的同时也避免忙中出错;另一方面,我从来不是会被机构牵着鼻子走的人,也做了很多自发性的工作,比如大三下参加了挑战杯、互联网+等对保研加分有利的比赛来确保自己能获得保研资格,比如在申请材料的设计上也融入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想法。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很犹豫要不要在简历上体现自己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我怕影响导师对我的判断,觉得我有点“不务正业”、不适合读研,但是最后的结果包括老师给我的反馈都让我发现,大胆地把自己全部展现出来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一定要把过往经历都最大化地呈现。
Q:你擅长平面设计,刚刚也提到在申请材料的设计上融入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想法,可以展开说说吗?
A:比如有的学校会要求在申请资料里提供自己的作品,那么我会选择放两篇主要作品的全文,其他作品用二维码而不是链接的方式附在后面,同时在每个二维码下面加简洁的内容介绍。这种排版布局的方式不仅让老师一眼就能看懂作品的主题,而且也可以扫个码直接看内容,美观而且条理清晰、十分实用。
同时我会根据作品发表的平台等级来分类,从国家级、省级到校级,总之就是尽量多展现自己的创作本领。在我看来,保研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去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Q:因为疫情,现在保研面试大多是线上进行,你觉得线上面试有哪些优缺点?
A: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海王变多了。如果线下进行的话,要来回奔波,只能在面试时间相撞的两所学校中选择一个。但现在都是腾讯会议面试,所以经常会有一个人在A学校的群里说“老师抱歉,我网不好,把我面试的顺序往后调一下”,这种情况基本就是马上要面试B学校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好处,就是让大家不必太早做出选择,可以多一些尝试,老师们也能看见更多优秀的学生;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很有可能一个顶尖985大学的学生同时拿到了多个offer,当然TA最后只能选择一个,这样也会浪费掉一些坑位或者间接影响别人的选择。很多人会直接去问收到offer、排名在前面的人“同学你会不会放弃offer”,有的人比较诚恳可能真的会回答,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确认接受拟录取之前都不会透露信息,这种可能有机会、也可能没机会的不确定性也会让大家的情绪更加焦灼不安。
另外,我觉得线上面试会让一些同学过度放松、准备不是特别充分,或者因为忽视了一些细节、影响了自己的表现,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需要了解并且努力规避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微表情,注意自己的眼神盯着摄像头而不是屏幕对面老师的脸——这样才能保证老师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眼神是平视的;第二点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得体大方地表述并且最好有活力一点,努力从流水线一样的线上面试中脱颖而出;第三点要表现得主动以及礼貌,刚开始要打招呼、确认设备正常,结束后礼貌且及时地收尾,不要出现冷场的情况。
Q:有些人会选择在宿舍面试,有些人会尽可能找一个单独的空间,你觉得对面试环境应该做怎么样的准备?
A:对于面试的环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证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避免出现被打扰、出问题的可能。我之前有一场面试就出了问题,本来和一个在外租房的同学约好了借用他的房子面试一下,比较安静整洁,结果那天他睡过头,我怎么都无法进去,最后非常匆忙地赶回宿舍完成面试。所以我后面的面试都会提前开酒店的钟点房,保证自己面试的环境是稳定的、有保障的,而且也方便自己自由地调试机位,这种投资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Q:保研面试普遍分为中英文两部分,你分别会做怎样的针对性准备?
A:中文面试肯定内容更深、考察各方面素质更严格,而且新传专业领域非常广,我觉得一定要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复习知识、做好准备。前沿领域的知识分专题准备;同时自己组织一个有逻辑的回答公式,比如按5W分点回答,这样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得善于在短时间内充分思考,头脑灵敏且具有发散性思维。
在作答的时候,我也会观察老师的状态,适度地多表达,在分条回答的时候用最后一点给老师一个小惊喜,收尾的时候做一个小总结,以及灵活使用长短句……我觉得这些小技巧都能够给面试表达加分,而在语言表达上我觉得也不必太刻板严肃,比如每回答一个就是“请老师批评指正”,那样其实也很无趣,做到不冷场、自然大方就行。
英文面试的话,我的英语水平就是很典型的“哑巴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弱,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很多补救方法。第一,英语自我介绍要准备得非常充分,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非常流利完美的自我介绍,给老师们留下很好的初印象;第二,老师可能会问一些比较生活类的问题,比如针对我是武汉人,问我新冠疫情暴发的时候是否在武汉、有怎样的感受,我的建议是可以看一些B站四六级口语考试教程,积累一些通用的生活化的句子,这样的话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就会更自然、更熟练流畅;第三,老师肯定会问的是专业类的问题,想要自如一点去应对的话,我的建议是买几本全英文的新传教材,把一些基础的表述、专业名词掌握好,就可以在普通的表达里自然地融入这些词,来回答这些专业提问。
Q:中英文自我介绍你会有一定的设计和区分吗?
A:会有。中文自我介绍我倒是设计不是很多,比较中规中矩,但我会在最后一个段落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跨保特点,希望吸引老师来了解我更多,以及在后续问询中考虑到我是跨专业的同学而更包容。同中文自我介绍相比,英文自我介绍我会用很多具象的词汇来刺激一下老师,比如不详细说比赛名称而反复强调“第一名”这个单词,比如不详细展开实习经历、而是用身份和媒体的名称来强化表达。我觉得英文表述需要让老师获得的信息更直白、听得更清晰。
Q:保研面试的经历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比较深的面试问题吗?
A:有一场面试问了我“材料专业和新传有怎样的联系”,这个问题我乍一听有点懵,觉得好像“没什么联系”,但是仔细想了想就明白,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很多跨保的同学其实更具优势,比如本科学计算机的对计算传播能够很快上手,本科法学专业的更擅长法治新闻报道,在这个背景下,老师对我能如何把本科特长与研究生专业相融合自然就很好奇。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的回答就会强调我做科技新闻的研究会更有优势,也更适合做这方面的采访工作。
同时也可以有一个递进式的表达,比如说本科学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收获,但你对新传的热爱是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的,把你跨保的渴望表述得更深沉也是不错的,但要注意千万不能过度表达自己对原专业的不满,这样反而是减分项。
Q:在每一次面试之后,你会做一次复盘吗?
A:会。因为我本身面试的经历少得可怜,所以基本上被问到的问题我都会在结束后记下来,考虑后面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怎么优化一下我的回答。而且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直播带货有关的问题,后一次又碰到了一个短视频有关的问题,虽然具体方向不太一样,但是蕴含的新媒体因素是相通的,我觉得这种复盘和准备对我还是有一定帮助。
在自己公众号上写下碎碎念
Q:除了面试,你有参加过保研笔试吗?你觉得面试和笔试的关系如何?
A:我只参加过一所学校的笔试,笔试像是一个门槛,往往会劝退很多人,留下一批“死忠粉”。但我觉得更多学校还是主打面试考核,因为保研考核的特色就在于,它考察的不是一个人的应试能力,而是经过本科阶段培养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面试会更重要、更具代表性。
Q:参加多场面试,你会逐渐有一些策略的调整吗?还是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和状态?
A:我觉得几场的状态还是都蛮好的,都能够维持我在模拟面试中最好的状态,这也体现了事先演练的重要性,通过面试前的模拟以及第三方的反馈提前确定自己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然后就可以去记住这个状态、保持这个状态。
心态方面,我之前夏令营是“夏0营”,没有offer的情况下我很难完全做到自信和平静,每场面试都带着点“视死如归”的心情。这种情况下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断给自己积极暗示,让自己也不要太沉湎于负面情绪。比如为了勉励自己,我制作了一个海报,每报名一所学校就把对应的校徽放上去;比如不断想象美好未来在招手,告诉自己不管怎么样最后肯定能拿到保研资格、能有学上,保完研就可以去旅游、去看我想看的书。
Q:那在成功保研暨大之后,你的心态是骤然放松下来了吗?
A:那一天肯定是特别兴奋的,还写了小作文,回忆了这个漫长的、不确定的保研过程,还立下了后面要好好读书、不虚度光阴的flag,当然后面也就顺其自然地开摆了。不过倒也没来得及摆太久,就要忙着准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开始平静地度过最后的大学生活。
Q:跨保是“一个人的朝圣”,你也说了这是一个漫长、不确定的过程,那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A:跨保生一般都有一个共性问题——会产生对自己本专业的“背叛感”,但是面对新专业又会不自信。在分享保研经验的时候,别人会强调“我现在讲的是保研材料专业的经验,跨保经验可以咨询那位同学”,其他同学看见我保研的去向也都会很惊讶地谈论,这些都会让我心里很别扭,甚至说被刺痛。
但是后来我的一个辅导员老师宽慰我,说我保研到新的领域证明我很厉害。他的话也让我意识到我保研过程的艰辛、珍贵,帮助我端正了对自己的认识;在面试过程中,有一场面试我的一个回答有点磕绊,显得不自信,一个年迈的面试老师就很慈祥地安慰我“跨专业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很多新传重大的研究成果还是由理工科研究学者提出来的呢”,这种认可一下子让我心里踏实很多;另外是选择导师的时候,之前收到拒信的经历让我很忐忑,但是我现在的导师当时就很耐心地回复了邮件,根据我的简历夸赞我很多,还告诉我他相信我理工科的思维能够带来很多优势,相信我能够在这个专业里适应得很好。成为我的导师之后,他每次批阅我的阅读笔记还是会给我很多正面的反馈,让我一次次肯定自己。
从材料跨保新传,最开始的“背叛感”、一个人前行的孤独以及面对未知的自卑都会让我不安,但是正是这些小温暖、这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间鼓励着我前行,让我一点点被被治愈、向上生长。而且在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我反而会发现,因为跨保是我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所以自己在一些路径规划上比本科也是新传的同学更明确、更有信念感,跨专业好像反倒成了一种优势。
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我很愿意加入这次的“面面俱到2.0”,把我跨保的经历、经验分享给大家,为之后的跨保er们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份慰藉。
即日起,深度营将推出系列文章,向经历过保研、考研的过来人寻求帮助,为面试者提供各方面的引路指南。
-END-
系列统筹 | 唐卓雅 吴雨航 黎丽媛 郭思航作者 | 朱梓函值班编辑 | 陈湫林统筹总监 | 许 愿
推荐阅读
[3]丸子:面试是一场平等的双向选择|面面俱到